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不少学生为了写出一份能打动考官、敲开名校大门的自荐信而费尽了心机,但这份积聚了申请人无数心血的自荐信,真能四量拨千斤?英国剑桥大学近日承认,该校对申请人自荐信(personal statement)上的内容几乎是“视而不见”,也不会单凭一份自荐信,就做出是否给申请人面试机会的决定。
BBC中文网消息,该校录取工作负责人杰夫·帕克斯(Geoff Parks)说:“互联网和代笔公司的盛行,都让考官不再相信学生的自荐信完全是出自本人之手。”
也就是说,大学录取委员会在作决定时还是会参考自荐信上的内容,但不会用它来判断学生究竟是好是差。
帕克斯还说,现在就连教师推荐信的可信度也令人质疑。因为如今的学生有权阅读老师为自己写的推荐信,如此一来老师们也索性当回好人,只提优点、不提缺点。
如何取舍?
既然自荐信和推荐信都不靠谱,学习成绩就成了学校甄别好坏的唯一可信的标准。但也有人质疑说,名校申请人的考试成绩几乎都是门门全优,学校在考分相同的学生中究竟应该如何取舍呢?
虽然剑桥的做法被一些人视为过激的举动,但两年前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50000名大学申请人中,很多人都是从互联网上东抄西凑的完成了自己的自荐信。
其中,有234封申请信都是以一个同样的故事开头,即“淘气的我在八岁的时候点燃了自己的睡袍…”。
看来,剑桥这样做的确也有其苦衷。
寻找天才学生的线索
不过,并非所有学校都对自荐信的真伪彻底灰心。牛津大学录取事务负责人麦克·尼克松(Mike Nicholson)就认为,自荐信仍然是学校寻找天才学生的线索。
他说:“学生们会花很多时间来构思自己的自荐信,我们认为自荐信是帮助学校进一步了解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途径。”
当然,除了剑桥大学之外,学生们还会同时申请其他学校。对于那些在录取过程中不设面试环节的学校来说,自荐信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