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区域置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移民] 移民来澳洲,怎么教育孩子?学点澳洲人的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然 发表于 16-2-2015 10:36:38

      本篇内容为转载/翻译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体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对于移民澳洲的华人来说,子女教育的问题常常会让他们头痛不已。到底是用西式的教育还是中式的教育好?要不要教孩子读写中文?该让孩子完完全全地在澳洲成长还是回去中国接受教育?下面就看看中国和澳洲家庭的教育理念有什么不同。

      父母角色:澳洲人对孩子要比中国家庭自由
      澳洲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注重引导教育,而中国的父母则比较喜欢使用例如说教的方式。在某些传统的中国观念里,家庭教育局限于家庭,父母是天,他们的言行永远是对的,是为孩子好。于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习惯了发号施令,而孩子则是按部就班,失去自己的积极思维。一些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又是打又是骂,恨铁不成钢,孩子哭得稀里哗啦,却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样的大错,只是变得一味的惧怕父母不高兴。中国的父母喜欢攀比,常常会以“别人家的孩子”作为说教的开始,这样的行为非常容易使孩子的身心受挫而产生自卑心理且产生很大的对立情绪。

      作为比较,澳洲人对孩子的教育则要开放、自由的多。
      澳洲的父母在家庭教育里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数的时候是旁观的、引导的。他们从小就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能力及团队能力的培养。澳洲的父母会鼓励、陪同孩子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尤其是体育及户外活动。孩子的一些极小的进步都会给予赞许及表扬,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为的重要。澳洲孩子也会犯错,而澳人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冷落或者惩罚孩子的方式,比如不允许看电视一周,让孩子在得不到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教育侧重:中国家庭注重成绩
      中国家庭教育的侧重是生理上的驯服。我给你吃饭穿衣,我是你爹妈你得听我的、按我的思路走以后的人生。或许因为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中国这一代的孩子都是被宠大的,常常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打转。家长自己省吃俭用,自认为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孩子,让孩子在物质上从小就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家长们会单纯的认为自己拼命工作已经把所有的都给予了孩子,孩子则必须要听从自己的命令,读书、写字、考高分。至于课外活动、体育活动和一些玩乐是能禁则禁。然而,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只是局限在物质层面。

      相反,澳洲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恰恰是精神引导。澳洲的孩子可以穿着旧衣服、旧鞋子背着一个小破包依旧感到很自豪。因为在家庭教育中,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父母会让孩子从心理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对其的关爱,哪怕在物质上他们的家庭环境只是足以使其吃饱穿暖。
      澳洲的父母喜欢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锻炼,比如冲浪、徒步行走、郊游,在亲子活动中,他们一边教授孩子正确的锻炼方法一边鼓励孩子进行不断的尝试。他们鼓励孩子去参加体育团队活动,给孩子加油打气。他们也鼓励孩子早早的自己出去打工挣钱,体验生活的艰辛培养其独立能力。澳洲的很多肯德基麦当劳用的都是未成年人,虽然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这些孩子的心理是强大的。澳洲的家长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不局限于他们过度专注于课内及书本。一个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孩子,的确是会更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且为此积极迈进。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编译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AdelaideBBS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编译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登录发布 生活求助 搜索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